國內互聯網金融公司為啥都愛去美國打廣告
關鍵字:數據公司2016-08-08
廈門APP開發:最近互聯網金融行業又刮起了另一陣風潮:到美國各種廣場的戶外電子屏上大打廣告。一堆又一堆“攻克”納斯達克等美國金融要塞戶外廣告的圖片不斷刷屏,讓不少幾乎從來沒有聽說過的平臺,瞬間秒殺群雄,高大上的指數也似乎超越了“互金平臺”改名為“Fintech(科技金融)”。
不過,在媒體一陣唏噓“真土豪”之后,不少行內的朋友卻對此嗤之以鼻:“去美國打廣告,不就是因為國內廣告不好做嘛。而且去美國打廣告也好回來吹唄?!?/p>
仔細想想,好像有點兒道理。今年互聯網金融行業遭到了史上最嚴厲的監管,如北京、上海等地都相應出臺針對互金的整頓細則,“只有更嚴厲,沒有最嚴厲”,其中一條就被各地普遍采用,即對互聯網金融行業的廣告監管十分嚴苛。
然而中國的這些監管要求,對于地球另一端的美國而言并不存在。盡管P2P這一行業起源于美國,但其對該行業的監管也僅在P2P行業鼻祖Lending Club曝出高管挪用投資者投資款丑聞之后,美國財政部才效仿中國監管模式,首次針對P2P行業發布風險白皮書,提出包括信息透明等在內的六大監管建議。
“在國外刊登廣告雖然不便宜,但也沒有想象的那么貴?!绷硪晃换ヂ摼W金融業公關人士坦言,諸如紐約的那些大屏幕都是專門針對國內企業打廣告的,而且有特殊套餐,“不僅包時長,還能夠給平臺拍照片、拍視頻,而且還能供平臺回國吹牛?!?/p>
也就是說,甭管到國外打個廣告貴不貴,回來能吹牛才是關鍵的。但登陸了納斯達克大屏幕又能怎樣?這并不意味著平臺的安全系數有多高,畢竟那幾塊屏幕真正也沒幾個美國人在看?;蛟S,充其量只能證明這平臺老板有倆錢。
當下互聯網金融行業正在處于大浪淘沙的轉型時期,從野蠻式增長的雜牌軍,轉化為真正助力實體經濟發展的正規軍。相比這些虛名,還不如做好產品來吸引更多的投資者,畢竟當下投資者手里的錢遠比好的投資標的多得多。(廈門APP開發文章來自百度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