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體經濟如何實現IP打造和流量變現?

關鍵字:數據公司2017-01-04

廈門網站建設:這是一個互聯網的時代,這更是一個自媒體的時代,在微信、微博、QQ、今日頭條、騰訊新聞、UC訂閱等等領域活躍著成千上萬的自媒體。他們每天以極高的更新頻次,最吸引眼球的更新熱點,從傳統媒體手上搶占了大量的讀者,讓傳統媒體被迫去中心化,從而徹底顛覆了整個媒體產業。


在這個日新月異的自媒體時代,大量的自媒體從業者卻面臨著一個極度讓人困惑的難題,自媒體運營需要耗費極多的時間,但是投入和回報完全不成比例,隨著自媒體運營的深入,越來越多的個人運營者逐漸陷入了自身的運營困境。


一、淪為產業乞丐的原創作者們


隨著自媒體的風起云涌,自媒體界逐漸出現了兩類涇渭分明的群體,他們是轉載號和原創號,原創號可謂是自媒體江湖的螞蟻、蜜蜂,辛辛苦苦的在自媒體江湖中耕耘中,用自己的付出來賺取那一分微薄的回報。


如此辛苦,那原創號是不是過的比較好呢?完全沒有。這是因為自媒體無論是文章還是視頻或者其他媒體形式,其創作的過程都是一個極其艱難,并且費心費力的過程。


以著名的起點中文網為例,在起點中文上寫小說的作者何其多,但是真正能保持長期每日更新的何其少。并且除了少數的真正成名的自媒體人以外,僅憑自媒體的收入是難以養活自媒體的從業者的。


這就導致大量的自媒體原創號需要在兼職的狀態下運行,那么這種類似于個體戶的自媒體人正在淪為自媒體江湖的最底層。




但是,無論多么辛苦耕耘的原創號們都不得不面對一個事實,就是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所有的讀者、粉絲都是喜新厭舊的,如果不能保證足夠的更新頻率,一個自媒體原創號就會在極短的時間內被淘汰。


可以說,原創已經成為多少自媒體從業者心中的痛,高成本低收益的原創,正如同吸血鬼一樣大量吸食著原創作者的精力和潛力,最終當潛力耗盡,自媒體號卻沒能實現規模化盈利的時候,淪為行業乞丐的自媒體原創者最終等待他們的只有退出的下場。


二、打造自媒體原創者獨一無二的生意


著名自媒體人李東旭先生在其《你是一樁獨一無二的生意》一書中反復強調,無論是在職場中工作,還是在自媒體江湖創業,都要有一種將自身打造成獨一無二生意的能力,打造核心競爭力,經營好自己這才是自媒體江湖的不二法門。


在自媒體江湖之中,原創者如何打造核心競爭力實現流量變現,正在成為自媒體人需要考慮的關鍵。那么在自媒體廝殺激烈,瘋狂競爭的時候,如何能夠實現流量變現和可持續經營呢?




關鍵在于以下幾點:


一是樹立自身品牌,打造個人IP。在自媒體圈中大量的原創作者都是抱著一定的理想來到自媒體這個行業的,他們起初投身自媒體并不是為了賺錢或者為了成名,為的是自己對表達自身而帶來的一腔熱血。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自媒體人會發現,自己所熱愛的所喜歡創作的東西卻不一定是被網絡所認可的,面對著低到嚇人的點擊量,自媒體人們要么心灰意冷,要么主動轉型,向著迎合大眾的方向轉變,最終的結果是逐漸喪失了自我,最終被庸俗被埋沒。


那到底該如何對待自身?在網絡上追逐熱點的人大有所在,但是只有能在熱點中有自己獨到見解,獨特觀點的人才能真正的脫穎而出,因此,自媒體的內容創作需要的是結合熱點,展現個性,發揚風格。


只有你自身獨樹一幟的特性,才能在自媒體江湖中形成影響力。要讓所有的讀者和粉絲,一想到某件事的時候就會直接聯系上你的個人特質,這就是囤積個人IP的基礎,也是打造個人品牌的基石。因此,自媒體人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樹立個人特征,囤積個人IP,打造個人品牌。


二是抱團取暖,實現聯合作戰。在互聯網時代,知識的更新日新月異,內容的創作甚至在以小時為單位,但是任何一個單一的原創者別講以小時了,甚至連以天為單位實現內容創作都是極為困難。


這就直接導致,大量的自媒體人只能保證一周幾次,甚至更少的更新頻率,更新頻率的過低不僅無法積累粉絲,甚至都無法形成流量,這就是為什么大量的自媒體原創號都是幾百個粉絲的小號卻始終無法發展壯大的原因。




因為自媒體早就過了單槍匹馬,孤膽英雄闖世界的時代,在自媒體的早期“痞子蔡”、“木子美”這些早期大V可以憑借一人之力實現大紅大紫,但是現在這正變得越來越艱難,因為內容的持續創新與輸出,這是對大部分自媒體人的挑戰。


連“Papi醬”都要用工作室來實現內容輸出,連羅振宇都不能以一己之力包打天下的時候,個人的力量實在是太過渺小了。這個時候就需要抱團取暖,在形成自身獨特風格或者品牌之后,就需要自媒體人做出選擇,是以自我為核心聚集朋友,實現抱團呢?


還是加入別人,聯合作戰?無論哪一種,都是一件事,這就是個人的力量越往后發展限制越大,只有實現抱團取暖,才能最終建立起24小時全天候作戰的能力。


三是賺取流量,打造爆文。流量可以說是每個自媒體人的根本,他可以被稱之為點擊率,也可以被稱之閱讀量,無論哪一種定義,都是和當年傳統媒體發行量、收視率同類的東西。一個自媒體賬號或者自媒體聯盟的成功與否,關鍵在于如何能夠賺取流量,變現流量。


如何賺取流量呢?任何一個自媒體賬號基本上都經歷過這樣的一個過程,在賬號創始之初,贏得粉絲并不困難,但是增長到一定程度之后,就會陷入瓶頸,粉絲量增長有限,而閱讀量也就陷入了相應的瓶頸。




這該怎么辦?有經驗的自媒體人就會告訴你,依靠爆文。爆文是自媒體界對多人轉發,超高關注度的一類文章的統稱,一篇爆文給一個微信公眾號帶來幾百上千的粉絲并不困難,并且一篇爆文的出現往往會帶來諸多大號的轉載,從而進一步將爆文推到了高潮,實現了粉絲數、閱讀量的井噴式增長。


如何打造爆文呢?其實沒有人能夠回答這個問題,因為每天創作出來的自媒體內容那么多,即使是緊跟當下熱點也不一定能夠產生爆文。這時候就需要看聯合作戰的作用了,通過試錯用多個作者的齊心協力,出現爆文的幾率將會遠高于單個作者的碰大運。而多個作者的爆文疊加,就有可能打造出一個所謂的公眾號大V,或者高流量大號。


四是變現流量,實現收益。積累了流量之后,再就需要變現流量,實現收益了。現在很多的高流量大號都會面臨一個困局,傳統的流量變現方式變得越來困難,在內容里面打廣告,這無疑是流量變現最直接的辦法,但是打廣告和粉絲粘性是反關系,廣告越多的大號粉絲粘性越低,掉粉就越容易。


三、那除了廣告以外還有哪些流量變現的辦法呢?


第一,借助平臺實現收益。現在為了培養自身的平臺用戶,越來越多的平臺,例如今日頭條、騰訊新聞、UC訂閱都開始對廣告收入進行分成,以今日頭條為例,越是流量大的號其實現廣告收入的分成比例就越高。




并且有很多自媒體平臺都會有專門的簽約獎勵計劃,一個簽約的大號會有高額的獎勵,借助獎勵這無疑是比直接打廣告更簡單的辦法,例如今日頭條的千人萬元計劃等。



第二,借助軟文實現變現。軟文又稱軟廣告,就如同電影中的嵌入式廣告一樣,在內容平臺中有針對性的嵌入一定的推廣內容,不要以硬廣告的形式體現出來,讓讀者在不知不覺中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這樣的軟文在運用得當的時候甚至不僅不會流失粉絲,甚至有可能成為爆文,演變成為圈粉利器。并且現在軟文界的行情往往是一篇軟文少則千字五百元,多則千字千元的收入。按照一篇文章兩千字計算,這個收入就會非常可觀。


第三,構建場景高額回報。前兩種變現形式相對簡單,但是高端的變現形式將會更加有力,正如羅振宇的《羅輯思維》,他就用一個并不復雜的脫口秀節目就成功的實現了場景的構建,在這個場景內無論他銷售任何東西都可以輕松的獲益,并且還不回引起粉絲的反感,而脫離場景之后的商品卻會變得一文不值,這就是場景的魅力。


自媒體時代,每個自媒體運營者都像一個捧著金飯碗的乞丐,如何能夠實現自身的變現,形成可持續的發展,值得每個自媒體人深思。(廈門網站建設文章來自百度新聞)